今夜好眠了吗?
春梦
早孕期许多孕妇会有睡觉做春梦引起宫缩的困扰,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升高所致。如果偶尔出现,且晨起时没有腹痛或出血,属于正常生理现象,无需处理;如果频繁出现,且晨起时伴腹部坠痛或出血,需要补充孕酮、抑制宫缩、止血等治疗。
睡姿
1 仰卧位:仰卧位时,增大的子宫垂直向后重压在腹主动脉上,使子宫的供血量明显减少,进而使胎盘的供血量下降,不利于胎儿从母体摄取营养和氧气以及排出代谢产物,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。同时,还可引起母体肾脏血液减少,肾小球滤过下降,这对孕妇健康也不利。此外,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,使尿液排出不畅,易患肾盂肾炎,对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,仰卧位睡眠还可加重病情。另外,由于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,回心血量减少,心输出量随之减少,血压下降,出现心率加快,面色苍白等症状,称之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。一旦出现上述症状,应立即改为侧卧位,以消除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,下腔静脉血流通畅,血压回升,症状随即解除。
2 右侧卧位:由于乙状结肠在盆腔左侧的占据,妊娠晚期的子宫呈不同程度右旋,如经常取右侧卧位,可使子宫进一步向右旋转,从而使营养子宫的血管受牵拉,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,造成胎儿缺氧症状,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。同时,孕妇的右肝也受到压迫,造成不适;且右输尿管也受子宫压迫,加之输尿管有尿液逆流现象,孕妇易患急性肾盂肾炎,以右侧多见。
3 左侧卧位:左侧卧位可减轻妊娠子宫对主动脉、髂动脉的压迫,使之维持正常的张力保证胎盘的血液灌流量,有利于胎儿正常的摄取营养和氧气及排出代谢产物,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。同时,左侧卧位也降低了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力,下肢静脉回流顺畅,使孕妇不易发生下肢水肿,会阴静脉曲张和痔;或使已出现的上述症状程度减轻或缓解。妊娠中后期首选左侧卧位,如长时间左侧卧位有困难,可以右侧卧位,在右侧臀部垫以毛毯、枕头或棉被,使骨盆向左倾斜,同样能起到左侧卧位的效果。
失眠
研究显示,有76%的妇女在妊娠期患有失眠。怀孕前失眠的妇女仅为6%,但在怀孕的前三个月,有44%的孕妇开始出现失眠。睡眠变化包括女性入睡的时间、女性在夜间醒来的次数、在重新入睡前保持清醒的时间以及总睡眠时间的变化、白天嗜睡的症状。睡眠质量差不同程度地影响妊娠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,且对后代产生持续影响。
妊娠对睡眠的影响
1 内分泌因素 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,对睡眠产生影响。雌激素可作用于基底神经节的某些核团,如作用于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递质系统,调节多巴胺的释放,影响肌张力,造成快动眼失眠,雌激素还可提高海马、下丘脑杏仁核等处神经元兴奋性,使孕妇出现困倦疲乏、异相睡眠时间延长等。而孕激素可提高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活动,影响大脑皮质兴奋性,导致入睡困难和睡眠时间变短。此外妊娠期雌激素的增加会刺激鼻黏膜充血和水肿,使鼻腔开放程度减小,增加上呼吸道的通气阻力,从而引起失眠。
2 生理因素 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晚期妇女,身体各系统发生巨大变化,如体重增加,膈肌上移、膀胱受压、回心血量减少等,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孕妇睡眠。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,子宫逐渐增大导致隔肌上抬以及肋隔角增宽,引起功能残气量减少,加之睡眠时会使上呼吸道阻塞,易发生呼吸困难,从而影响睡眠。妊娠期间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高,同时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,易引起孕妇夜尿增多,导致夜间觉醒次数增多。妊娠期的胃肠道不适、腰骶部疼痛、肢体痉挛及胎动也可能会影响孕妇的睡眠。
3心理社会因素 妊娠期是女性的特殊生理阶段,除上述身体生理变化外,心理状态也会有较大改变。对妊娠缺乏足够心理准备、经济条件的压力、妊娠对工作的影响、对孩子性别的期待、对体型改变的焦虑等不良心理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孕妇出现失眠。孕妇睡前的精神心理状态决定着她们的睡眠质量,睡前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高,睡眠质量越差。
失眠对母儿的影响
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孕妇睡眠时间异常可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,可以分为妊娠期高血压(妊娠女性5%-9%)、子痫前期(初产妇中5%-7%)和子痫(妊娠女性<1%)三类。研究表明,在孕早期,长期睡眠时间>9小时或者<6小时,其血压在孕晚期都会明显升高,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。
2 妊娠期糖尿病 失眠时容易破坏人体生物钟及干扰人体正常代谢活动,使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,从而引起血糖增高。研究表明,睡眠时间减少与糖代谢障碍有一定的联系,孕期睡眠时间减少可能导致孕妇碳水化合物轴的功能障碍。
3 产后抑郁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孕期失眠与产后抑郁相关。国外一项对124例孕妇睡眠质量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表明,睡眠质量差者其抑郁水平高,晚孕期和产后1个月睡眠时间为7小时/天者,较睡眠时间为8小时/天者的焦虑、抑郁水平更高。其机制可能是孕期夜间睡眠时间减少,体内IL-1、IL-2、IL-6处于较高水平而导致多种激素增多,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生。
4 失眠对胎儿的影响 失眠是引起不良母婴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。母亲睡眠不足时,胎儿可出现心律不齐、外周血管收缩、内皮功能障碍等,并且可导致胎盘供应胎儿的血流量减少,造成胎儿宫内生长受限、早产,甚至导致胎儿窒息、死亡。
5 失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失眠可影响分娩的产程、分娩方式及孕妇的情绪状态。孕妇睡眠不足,可导致白天嗜睡、注意力不集中等,进而影响其日常活动,且增加了孕妇的疲劳感,降低了机体能量的储存,不利于分娩的正常进行。研究表明,妊娠期睡眠不足与分娩产程延长、剖宫产率增高有关。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/天的孕妇较睡眠时间>6小时/天者的平均自然分娩产程延长,前者的剖宫产率是后者的5.2倍。
妊娠期失眠的治疗
1 心理干预 睡眠卫生教育、睡眠行为及睡眠习惯的养成、睡眠刺激控制疗法、放松疗法、认知疗法、支持性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。
2 放松训练 包括肌肉放松训练、音乐干预疗法等。
3 生活习惯 孕妇晚餐尽量保持清淡,并控制进食量避免饮用茶、酒、咖啡等饮品避免过量饮水等造成夜间尿频而干扰睡眠。孕妇睡前应避免强光、噪音刺激,可养成睡前浴足的习惯,促进血液循环,有利于提高夜间睡眠质量。同时应注意按时就寝,尽量采取左侧卧位的睡眠姿势,以符合妊娠期生理特点。
4 药物治疗 孕妇可用两类安眠药:非苯二氮卓类如唑吡坦和抗组胺H1受体类药物。唑吡坦片(思诺思)的作用时间短,不良反应小,被美国FDA定义为妊娠C类,必要时可使用该药。抗组胺受体拮抗剂可阻断H1受体,有镇静效应,是妊娠期睡眠障碍的首选用药,如苯海拉明(妊娠B类)和多西拉敏(妊娠A类)等。
参考文献:
1 Mindell JA,etal. Sleep Medicine,2015,16(4):483-488.
2 Keefe M,etal. Int J Obes,2012,4(10):142-151.
3 朱建楠,中国临床医生杂志,2018,46(2):127-130。
扫码关注青岛锦华妇科医院
关注微信客服,为您提供更便捷的诊疗服务